矯正前必須知道的事 - 矯正諮詢是什麼?

矯正前為什麼要諮詢? 矯正諮詢在做甚麼?

患者想要矯正的原因有很多,以現在這個時代來說,大多數還是美觀因素。例如覺得牙齒不好看,希望把牙齒排列整齊。然而牙齒排列的問題其實往往比想像中要來得複雜。

在諮詢的過程中,醫師將一同評估您未發覺的齒列問題,除了明顯的齒列不整外,包括是否有暴牙、後牙錯咬、深咬、咬合平面歪斜、咬合干擾或是前牙開咬等「咬合不正」的問題,也需要被考慮進去並同步改善,甚至是顳顎關節的穩定度也都要考慮進去。醫師需綜合以上的情形合併評估,才能給予最佳的矯正建議。
 


此外,諮詢時最重要的是讓醫師了解您想要矯正的「主要訴求」,是覺得牙齒亂很醜?還是覺得排列不整很難清潔、蛀牙率高?還是覺得嘴凸、暴牙?醫師需先了解您最在意的面向,才能夠對症下藥,解決痛點。並在此前提下,找到能夠同時改善美觀以及咬合功能的治療方向。比方說患者想要外觀效果要有明顯改變,是否可以純粹靠矯正牙齒達成?是否可以接受拔牙或是不拔牙的效果落差?矯正過程需要二至三年且每一個月至兩個月回診一次,時間與距離上是否能夠配合?

醫師與患者之間達到治療目標的共識,將有助於未來矯正過程中的順暢與效率,並可避免治療後患者發現跟自己想要的結果不一樣,而對矯正效果不滿意的機率。
 

下一步:「資料收集」,讓醫師能夠擬訂出最精確的治療計畫

資料收集約需要20分鐘的時間,內容包括:

  1. 口腔掃描:了解牙齒間相對位置,並且動態性地分析上下顎的對咬的現況
  2. 拍攝口腔內部照片:取得每個牙齒的型態,記錄現存的咬合問題。
  3. 拍攝臉部外觀照片:分析目前的微笑曲線、露牙數量,嘴唇相對前牙位置與傾斜角度,鼻子、嘴唇,下巴等軟組織的外型及相對關係。
  4. X光照(環口/正顱/側顱):藉由顱骨的各個錨定點,找出最佳的牙齒移動量,再搭配外觀照片預估側臉線條的改變程度。
     


討論治療計畫

當我們要規劃一趟旅程時,我們需要先定好一個「目的地」,例如要去台北還是高雄。再來我們需要解決交通問題,也就是選擇哪一種「交通工具」前往,是要開車、搭火車還是搭高鐵。最後,我們需要決定「路線」,是要走國道、快速道路還是平面道路。矯正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,目的地就像是我們的「治療目標」,交通工具是「矯正器(傳統矯正)與隱形牙套(隱形矯正)」,而交通路線就是「治療計畫」。唯有正確的治療計畫,才能夠又快又準確地達成我們的治療目標!醫師需有豐富的經驗,並充分理解患者的訴求,才能夠擬定出恰如其分的治療計畫。而我們先前做的資料收集,就是為了讓醫師進行資料分析,進而擬定出最佳、最適合患者的治療計畫!比方說傳統及隱形矯正的選擇、是否需要拔牙或是打骨釘、要拔哪一顆牙齒、甚至是否需要合併正顎手術等等。此外,醫師也會告知患者預估的矯正總時程與確切費用,確定患者對於治療目標、治療方式以及治療費用都沒有疑問後,才會開始進行矯正。

 

以上步驟都完成,就可以開始矯正之旅啦~

我可以大膽地說,牙齒矯正是人生中最划算的投資之一。盡早將牙齒門面整理好,未來表達或社交時都將更有自信,不自覺間其實會影響整個人生的選擇與際遇。而選擇「矯正專科醫師」,最能保證您的治療效果。矯正專科醫師能夠更有經驗、更全面性地去制定最適合您的矯正計畫,更能貼近您矯正後的理想模樣!期待我能夠在您變好的過程中,幫上一點忙,這也是我身為矯正醫師最大的樂趣: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齒顎矯正專科 侯志勳醫師 撰文

TOP